偏要过延安
发布时间:2022-07-09 11:42

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左一)与邓宝珊(左三)等在西北地区合影。 


邓宝珊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1894年,邓宝珊出生于甘肃天水。1910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1924年,参与了冯玉祥等发动的“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1932年,出任国民党政府甘肃行署主任兼新一军军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邓宝珊任国民党第二十一军团长,后改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驻军在与陕甘宁边区毗邻的榆林。他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表现很不满,拥护和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陕甘宁边区建立了较好的友邻关系,对支撑北线抗日、维护边区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面抗战初期,邓宝珊就在我党陕甘宁边区绥(德)、米(脂)、葭(县)、吴(堡)、青(涧)警备司令部所在地的绥德设立了办事处,沟通联络,转达信件,和平相处,协防抗日,并指示所属部队要“维护边区到榆林的交通安全,保护来往人员和物资的顺利出入”。我党中央通过函电来往并多次派王震、南汉宸、袁任远、杨明轩等同志前往榆林和邓宝珊保持联系,因而在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发动反共高潮、封锁边区、制造摩擦的时候,邓宝珊能够以团结抗日为重,和陕甘宁边区基本上保持了睦邻关系。

1938年9月,邓宝珊去山西河曲参加傅作义召集的会议,我党也派南汉宸、罗贵波同志去河曲,经过工作之后,奠定了抗战时期陕绥边区的安定局面。此后不久,1940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从南面进攻陕甘宁边区,要邓封锁边区,进行“围剿”,他借故离开榆林,实行抵制。胡连电催促,他拒不返榆,从而使边区北面相安无事。皖南事变后,王震同志调绥德后不久去榆林见了邓宝珊,重申了“互助互让”的原则,回来不久,在绥德开了一个欢送大会,把伪专员和各县县长“礼送出境”。邓宝珊知道后持缄默态度,支持了边区的建设。

1943年,蒋介石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邓宝珊曾电邀南汉宸到榆林,共商对策。当蒋介石电令邓宝珊绕道宁夏到重庆去见蒋时,邓宝珊有意经过延安,并留住几十天,毛泽东、朱德、贺龙、林伯渠等都接见了他。朱德给他讲了自己参加蔡锷护国运动的详细经过,贺龙给他讲了红军长征中经历过的山川风物,毛泽东和邓宝珊也单独谈过好几次。

1943年9月,邓宝珊从延安来到重庆。蒋介石单独见他时,邓宝珊说:“我愿把领袖(指蒋)拥护成华盛顿,不愿把领袖拥护成拿破仑。”蒋内心震怒,但未予发作。于右任知此事后,埋怨邓:“你讲话不要人头了?!”但转而称赞他敢于直言。

1943年11月,从重庆经西安回榆林的途中,邓宝珊再次经过延安,又逗留了半个月,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谈心,于12月离延返榆。

实际上,在整个抗战期间,邓宝珊曾多次来到延安,每次都受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和宴请,建立了较深的友谊。特别是1939年,邓宝珊首次路过延安,毛泽东与他促膝长谈,对他后半生走的道路起了重要作用。

后来,毛泽东同志给邓宝珊的信中说,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来源:统战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