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侨胞 以国为家——黄长水
发布时间:2022-06-01 09:38

黄长水(1904-1980),福建惠安人,9岁随父亲远渡菲律宾,后回国。曾在上海暨南大学求学,毕业后1930年再渡菲律宾,协助经营家族企业。抗日战争期间,在菲毅然投身爱国运动,参加抗战救亡社团,组织募捐筹款支援前线。抗战胜利后,到香港经营“泉昌公司”,创建“华侨工商俱乐部”并任会长,宣传进步思想,为团结爱国民主进步人士、支援祖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许多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黄长水毅然回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祖国发展建设,曾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侨委副主任、广州市副市长等职务,致力于团结归国华侨,动员海外侨胞和港澳工商业者回国投资、振兴中华,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

黄长水生于1904年,福建惠安人,9岁随父亲远赴菲律宾。其父黄世仙靠当木匠维持家计,克勤克俭,渐有积余,数年后改行经商,在菲律宾怡朗市开设泉昌商号,主营采购中国土产,以食用土产为主。黄长水在当地就读,中学毕业后,回国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毕业后于1930年再渡菲律宾,协助经营泉昌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三省,黄长水痛恨日寇的罪行,毅然投身爱国运动,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开展募捐等筹款活动,支援东北义勇军。

上海暨南大学旧照


1935年期间,黄长水参加了由陈曲水、郑士美等进步人士在怡朗市成立的“怡朗华侨救亡协会”。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黄长水又积极参加了当时菲律宾马尼拉著名侨商李清泉发起组织的“菲律宾华侨抗敌后援会”的活动,并担任了菲律宾西黑人省分会副主席,他把当地爱国华侨组织起来,积极募捐,支援抗日活动。1938年,支持和帮助菲律宾南岛一批爱国华侨青年组织“菲律宾华侨归国抗日义勇队”回国参加八路军、新四军。

1936年,菲律宾怡朗华侨海萍社举行“一二八”四周年纪念大会


1942年,日寇侵占菲律宾后,黄长水五位亲人在敌机滥炸中,不幸遇难,这更加激起黄长水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义愤和仇恨。在菲岛沦陷期间,他继续支援华侨抗日地下组织,曾多次以款项、粮食、药品等物资,接济当地抗日游击队和贫苦居民。黄长水两次被日寇抓捕,遭受毒打,但他始终不屈服,后因日寇查不到实据,才予释放。

1947年初,在廖承志、许涤新、饶彰风等中共党员倡导下,他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与邓文钊等港澳工商界人士,发起组成“华侨工商俱乐部”,黄长水任会长。这个俱乐部在香港注册,取得合法地位,经常举行时事报告会、座谈会,宣传国内革命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组织进步人士学习活动,团结教育华侨和港澳工商界,支援祖国人民解放事业。

1948年底,许涤新经常参加“华侨工商俱乐部”的活动,并动员大家通过经济工作支援解放事业。当时解放区物资缺乏,土特产又销不出去,为了支援刚解放的天津市建设,黄长水参与“新中公司”,先后两次用船载运汽油、柴油、卡车、西药、橡胶、轮胎和纸张等解放区缺乏的物资到天津塘沽港。以后,该公司继续与解放区进行贸易,缓和了解放区的物资供应紧张,沟通了土特产销路。

黄长水在香港期间,常受到郭沫若、陈其瑗、彭泽民等进步人士的影响和帮助,1947年春在香港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组织。1948年黄长水在香港华侨工商俱乐部的活动中,接触的多是民建会成员,为了工作方便,他主动要求并由陈祖沛介绍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8年冬,黄长水在香港兼任“港菲出入口商会”理事长和“旅港福建民主建设促进会”的负责人,利用上述社团为掩护,积极筹募经费、收购战略物资,接济闽、浙、赣革命部队,并动员不少青年回内地参加革命。

黄长水还热心培养青年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热心教育事业,曾出资在香港创建两间进步学校,即劳工子弟学校和鸭脷洲的渔民罗岗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黄长水把海外大部分资金调回国内投资,毅然回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工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出席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海外华侨代表。前排左起:陈其瑗、李铁民、戴子良、陈嘉庚、司徒美堂、蚁美厚。第二排左起:赵令德、黄长水、周铮、庄明理、张殊明、刘斯慕、费振东。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黄长水被邀请北上出席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共商新中国成立大事。他对新中国的诞生感到由衷的高兴,他把港行大部分资金调回国内投资,在广州开设了泉昌分行。1950年1月,黄长水又应邀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回港后,积极号召海外华侨工商界人士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同年4月,他又组织了港九工商界“东北观光团”,黄长水任团长、陈君冷、莫应溎、马万祺任副团长,陈祖沛任总务主任,带领30多人到祖国东北、华北、各地参观访问。回港后,宣传共产党英明领导,宣传新中国建设成就。黄长水于1950年回国后,先后动员了不少海外华侨和港澳工商业者回国投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当时动员了澳门何贤先生回国参观,又与香港大成行总经理陈祖沛相约回国投资,成立了第一间公私合营的华南企业公司。抗美援朝期间,大成行捐献飞机3架,从而带动了全市工商业者捐献飞机大炮的热潮。

新中国成立初期回国投资的华侨企业家黄长水、陈祖沛、黄洁、邓文钊、王源兴等均曾担任广东省或广州市领导。图为黄长水在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华侨代表小组会上发言。


1952年,黄长水担任广州市副市长期间,积极贯彻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对团结、教育全市工商业者投身“三反”“五反”运动和“公私合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左起廖承志、黄长水、王源兴 右一为黄复康 右二为徐四民


黄长水个人生活严谨,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特别是他当上了广州市副市长后,尤为注意教育儿女要自立奋斗,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切不能倚仗父母之职位谋私利。国家配给他的小汽车,从不让家人坐用,公私分明。当别人有困难时,他即解囊相助,对革命和公益事业更积极支持。在香港期间,对进步人士、进步报社和进步学校,都多次慷慨捐助,如《文汇报》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他尽个人能力,多次给予资助,一次就捐赠港币5000元。旅菲期间,他就踊跃捐资兴建霞美小学校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菲尚未建交,他通过香港泉昌有限公司辗转汇款给霞美小学为经费,历时7年之久,并连续数年寄来药品发给患病乡亲。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应陈嘉庚等人之请,为广大侨胞题词“侨胞们团结起来,拥护祖国的革命,改善自己的地位”。


黄长水非常重视对儿女的思想教育,经常对儿女说“只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有出路,才能繁荣富强”,教育儿女“要学业有成,要为祖国多作贡献,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人民服务”。在其教育影响下,他的几个子女参加工作后,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黄长水曾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副市长,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广州市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在任职期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开展侨务工作、民主党派工作和团结教育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工作。

1956年10月,黄长水调往北京任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委员。黄长水不遗余力,忘我工作,毕生为团结归国华侨,争取海外同胞,搞活经济,振兴中华,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广州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