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我市引发强烈反响 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
发布时间:2023-08-22 09:16

稻菽卷起千层浪,瓜果飘香满枝头……立秋后,一派丰收的景象在德阳大地铺展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了“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重要指示,引发全市干部群众强烈反响。亲切关怀温暖心田,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大家纷纷表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实际行动,脚踏实地,躬耕田野,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刘倩 实习记者 赵萍

打造新时代“天府粮仓”。


部门供图现代化农业园区里,田间管理忙。本报记者 刘倩 摄

智慧大棚助力数字农业“种”出乡村 振兴新图景。本报记者 刘倩 摄

在什邡市城东村的现代化大棚里,工人 们正在采摘草莓。本报记者 刘倩 摄

乡村振兴焕新颜,让村子更美、农民更富。部门供图

扛牢责任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

近日,中江县通山乡大桥村迎来一件喜事:在热烈的掌声中,村民们共同揭开了写有“中江县通山乡大桥预制菜加工坊”的牌匾,并宣布预制菜“通山吮指手撕兔”正式投产。

这些年来,通山乡大桥村利用政策资金支持建成了两期生猪养殖场、一处肉兔养殖场,引进业主经营后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70万元,加上土地流转等各项收入,大桥村从过去“一穷二白”的贫困村逐步成长为中江县为数不多的“百万”集体经济收入村。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我们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围绕产业振兴,以树立通山农副产业品牌为目标,在大桥村利用肉兔养殖场就近研发兔肉预制菜,由村集体经济出资成立兔肉预制菜加工坊。目前,预制菜加工坊已建成投入运营,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0万元,最终实现变‘输血’为‘造血’。”通山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林浩说。

面对乡村未来的发展,林浩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将继续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为底线,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深度探索种养殖循环+农副产品深加工模式,树立优质农副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智慧化发展,不断拓宽群众收入渠道,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我市着力推动农业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制定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落实书记、市长“双组长”机制,设立11个农村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安排35名市领导、92个市级部门联系35个重点乡镇;把乡村振兴纳入建设现代化德阳“五大战略”之一,坚持每季度组织召开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奖补,评定先进县、先进镇、示范村和现代农业园区。选派263名“职教书记”“产业书记”“金融书记”驻村任职、77名市级干部下乡挂职。今年上半年投入衔接资金2.8亿元,安排产业项目259个,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脱贫群众“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四个发力’的重要要求,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江小军表示,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千方百计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在实施衔接资金项目上提质增效,推动巩固衔接工作实现新突破。

筑牢根基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阳光明媚,微风阵阵。在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成方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一眼望不到头,上千亩水稻长势喜人,微风拂过,稻浪起伏,放眼望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种粮大户杨萍在田间查看水量、病虫害等情况,为水稻高产稳产做准备。“总书记再次强调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给了我们种粮大户巨大的鼓舞和信心,我们的干劲更足了,一定要多种粮、种好粮,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在产粮大县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水稻长势喜人。去年,中江县粮食产量80.3万吨,连续16年成为“全省产粮第一大县”。

走进中江县通济镇土桥村和狮龙村,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初具规模、平整宽阔,水渠、塘堰等基础设施已全面完工,新建的高标准农田上,绿油油的水稻拔节孕穗。“这片土地新建渠道31公里,整治塘堰22座,8公里产业路路基已全部成型。”通济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谢浩介绍道。

德阳是“天府粮仓”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以良田粮用为根本,全力夯实“天府粮仓”根基。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单产屡创新高、粮食人均占有量长期居全省前列、连续19年实现粮食丰收……

今年上半年,德阳小春粮食产量46.9万吨,增长4.3%、增速居全省第一,再创西南地区小麦和四川盆地油菜高产纪录;生猪出栏139.5万头,粮食人均占有量、农机化率等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德阳在全省率先出台《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德阳片区实施意见》,明确3至5年内,创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30个,建成高标准农田313万亩以上,支撑粮食产能达到210万吨。

定良策、护粮安。如何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涛表示,“要紧扣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国省重大政策契机,紧抓都江堰灌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坚持施粮策、建良田、育粮芯、推良技、增粮产,集中打造一批粮油高产百亩样板田、千亩攻关方、万亩示范片,加快建设全省‘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

守红线、建良田。德阳设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出台“1+4+1”“非农化”“非粮化”、撂荒闲置土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兑现3000元/亩腾退种粮、300元/亩开荒种粮补助政策,实现6.8万亩撂荒耕地全面整治清零、成效持续巩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8.2万亩,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建成数量占比达73.6%、居全省第一。

狠下功夫 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只有产业振兴,才能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才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根本上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铺平道路。来川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乡村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乡村产业的热情。

走进旌阳区柏隆镇隆兴桥村百香果种植园,郁郁葱葱的百香果藤蔓之间,圆润的果实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成熟的百香果颜色鲜艳、果香诱人。果园内,工人们穿梭在一排排百香果藤架间采收成熟的果实,负责人李兴廷也正在园区里忙碌。

“我们一共种植了500余亩百香果,目前已进入结果期,对于百香果后续的销售我们满怀信心。”在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德视察的新闻报道后,李兴廷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们巨大动力,使我们投身农业更有信心。我们将结合百香果产业的发展,做好百香果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工作,将百香果产业打造得更具特色,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德阳布局深远,成效显著。德阳以园区为载体,发展现代农业,聚焦“2+5”产业布局,推进国省市县现代农业园区联创联建,创建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6个,建成县级以上园区51个,中江纳入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加快旌阳、罗江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建设,建成水稻、油菜制种基地5万亩,3个品种获四川省“稻香杯”特等奖、居全省第一;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6%、居全省第二。

如何更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江小军表示,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上办好一批群众反映强烈、能够抓得住的实事,以务实举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力量统筹,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不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来源:德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