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我市引发强烈反响:牢记嘱托 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3-08-18 09:22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提出希望,并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罗江区鄢家镇四好村。图据部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更激发了大家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建设好天蓝、水绿、土净美丽四川、美丽德阳的信心和决心。

2022年,德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但距离人民的需求还有距离。尤其是前不久总书记在来川来德视察时,对生态环境事业的关心让我们更感责任重大。”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兰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这次在四川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对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四五五六”发展总思路,深入推进新时代美丽德阳建设“十大工程”,高质量编制美丽德阳建设规划纲要,力争1个区(市、县)纳入美丽四川首批示范县建设,推动1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推进美丽宜居城镇、美丽宜居乡村等“美丽细胞”建设,不负总书记的嘱托,以更高标准为老百姓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

在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刘咏梅正和同事们讨论着水生态环境保护“一断面一策”具体实施中的相关问题。2022年,德阳市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优水比例达到57.14%,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取得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要继续保持下去,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刘咏梅说,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在来川来德视察时明确指出,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这对我们是巨大的鞭策,也是莫大的鼓励”。

刘咏梅表示,为保持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作为专门“管水”的部门,她和同事们将持续加强水质预警管控,进一步完善《德阳市水环境质量预警管控工作机制》和“一断面一策”措施,在重点污染源下游、重要支流汇入口、重点入河排污口增设监测点位,织密监测网络,对水质异常情况及时预警,进一步提高水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支撑能力,推动水质稳定达标。同时,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力争2023年基本完成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深入开展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实施3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推动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中江县兴隆镇清溪河碾子湾村,清澈的水面倒映出一丛丛水草,微风吹拂泛起层层涟漪,两岸绿树成林,鱼跃虫鸣。看着改造后的清溪河,碾子湾村村民杨波仿佛穿越时空,见到了爷爷口中描述的那条河——“水清澈得很,我们小时候还会下河去摸鱼。”

“以前我不信,这回信了。”杨波说。

作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和重点预防区,近年来,中江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小流域治理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美丽中江·宜居乡村”提供生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德阳市中江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文同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今后工作中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形成乡村振兴新格局。

近年来,罗江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做好绿色发展“加减法”,打好环保治污“组合拳”。德阳市罗江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寿强表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节能减排,协同推进降碳减污。



来源:德阳日报